(id=29897999)
作為一個商業化的經濟型社會,香港不時舉辦一些貌似混合各種文化的展覽,例如書展﹑美食博覽會等等。而身為一個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年青人,我曾參加過本地舉辦的動漫展,以認識更多有關的文化。可惜,目前對於在這個文化沙漠中舉行文化活動還是言之過早了,從微小的一個展覽就把乾旱的土地暴露無遺。
我曾經參加過動漫展數次,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後去的一次。符合年青人的展覽一般也在八九月舉行,因為參展商大多看準了暑假這個時機,誓以吸引到最多的客人。新聞和報紙上不時就刊出「為搶模型,動漫喜好者通霄排隊數天」的標題來引起社會評論,但實際上人潮也是在活動當天才出現的,通霄排隊的只是一小部份。雖然活動是在正午時份開始,不過愛好者由早上就開始排隊了,在炎熱的天氣下就連身處隊列中也能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熱忱。
一踏入開場時份,一連到附近政府大樓的人龍開始慢慢地移動,在隊列前端的我很快地就跟朋友進入到會場。在會議展覽中心裡的會場跟最近花卉展覽的維園大小相若,會場外面有不少的空間讓參加者繼續排隊,以及提供空間為「角色扮演者」的拍照場地。而場內則大致分為了三個部份:大會舞台,大型參展商,本地的同人創作。雖然在場外的人龍可算是略為誇張,但人流主要集中於某幾個大型的參展攤位上,正與其他的小型參展商形成了一個冷熱對比。
由正門進入,最初看到的是由遊戲﹑玩具和部份模型的大型展覽,由一般的模型至到最新的遊戲機種也提供展出和銷售服務,正就是遊戲和模型喜好者的天堂。而在遊戲參展商那邊免費提供的遊戲試玩中,充滿緊張氣氛的音樂就成為了這個吵吵鬧鬧的部份一環。工作人員一方面派發資料單張給路過的人,一方面就為品味中的人提供意見和介紹。在這個地方能見證到遊戲的進步,同時又讓在場的人找到童年的回憶,不過,這個「遊戲」關節與「動漫展」的主題似乎並非完全符合。
在遊戲展覽步行入去後,就看到會場中人流的集中地。幾間掛著「角川」「尖端」書局橫額的外面打著一圈又一圈的蛇餅,然後幾乎每位從出口出來的人都提著一兩個印有書店名字的紅色小袋子,又或是印上動漫角色的大袋子,客人帶著笑容走出來,當時的心情就像在沙漠中看到一個綠洲似的。但看到在入口附近各種身穿暴露衣裝,抹著濃妝的少女模特兒一邊舉著牌子,一邊賣弄姿色後,這才發現那個綠洲原來只是海市蜃樓。聰明的商人啊,能否利益看淺一點,不再用各種行銷手段破壞文化,而為這塊乾涸的土地灑上雨水?
在行程的最後,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卻充滿著不少亮眼的東西,沒有任何標題橫額,但我的步履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那是一個堆滿了由原創和改編而成的作品閣,卻真正充滿熱誠份子的角落,真正的文化匯集之地。不似得遊戲和書局攤位,這裡攤檔與攤檔之間沒有空隔,商品都是以小飾物和手工作為主,也沒有任何的減價促銷,一般價錢也很便宜。每個攤位的工作人員都十分友善,向路過的人介紹自己商品,無論是靈感還是當中對作品的感受都願意跟其他人分享,形成一個同好圈子。沙漠上看來出現了真的綠洲,只是一直被人類忽視。
在數年的經驗中,這個文化地帶愈縮愈少,大概是主辦單位單從小攤檔的租金得不到滿意的回報,但從大集團上就能拿到合理的場地費,廣告費等等。比起其他地方的展覽,例如台灣和澳門,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及商業之都未免太過不能接納到外來文化,相反就一直堅持本土的利益主義,難怪在世界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我只能期望著終有一天,香港的經濟能退倒二十年,失去經濟同時得到了文化。
後記:
題目以描寫為主,可加入舒情部份,要注意主次之分。另外取材以親身經歷比較好,因為在細節位置上能靠經驗去描述,更為具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